close

   本報訊(記者 馬騁)備受業界關註的水洞溝遺址考古又有新進展。記者6月29日獲悉,水洞溝遺址第六次考古發掘將於6月30日啟動,此次考古發掘將由中科院以及寧夏考古專家共同開展,並將有國外考古專家參與。
   自水洞溝遺址90多年前首次發掘以來,水洞溝遺址先後經歷了五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物,對業界研究古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佐證。此次考古發掘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寧夏考古所專家對水洞溝遺址進行第六次考古發掘,將有多位外國考古學家參與發掘,國內各省也將派出舊石器時代研究領域頂尖的20多位專家學者分批次來水洞溝遺址參與挖掘並參加舊石器考古的培訓課程。記者瞭解到,此次發掘主要是進一步考證第五次發掘時出土的文物作用,重點對水洞溝2號遺址開展發掘,專家們希望能有新的發現,對今後研究石器時代提供更多有價值線索。
   此外,在考古發掘活動期間,將會有專家學者在考古發掘現場向公眾講一堂考古公開課,對石器時代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哦。
   ■相關鏈接
   水洞溝遺址自1923年首次發掘以來,已經歷過5次正式發掘,出土了5萬多件石器和300多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等,打破了“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論斷。
   水洞溝遺址的考古發現表明:水洞溝跨越了新、舊石器時代兩個時期,可以分為5個文化層。最上面的文化層屬新石器時代,距今約有5900年左右。最下麵的文化層屬舊石器時代,距今約4萬至1.5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和北京猿人文化、許家窯文化屬同一系統,是細石器文化的源頭之一,在史前考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綜合新華社、《光明日報》消息)  (原標題:水洞溝第六次考古發掘今日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00abrg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