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社阿拉爾9月24日電 題:新疆兵團民族鄉的嵌入式互助生活
  中新社記者 戚亞平 肖欣
  筆挺的西裝,錚亮的皮鞋,依明儼然一位老闆的形象。他靠種紅棗住上寬敞的房子,開上小轎車,並享受到5萬元人民幣的國家住房補貼。
  依明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托喀依鄉六隊的農民,目前種著21畝紅棗地,2013年紅棗收入達18萬元。
  依明原來種棉花,一年辛辛苦苦卻只有上萬元收入。當知道鄰近的職工種植紅棗,一年有幾十萬元收入,也種了紅棗。2008年,依明將所有的棉花地改種紅棗,第二年嫁接後就掛果收入近3萬元。
  依明告訴記者,剛開始自己不懂如何種植紅棗,就跟著周邊的技術員、漢族朋友學,還看書自學,“現已稱得上是紅棗專家啦”。“紅棗地已全部用上滴灌,今年21畝地預計產量可達20噸,收入應該不會差。”
  托喀依鄉是新疆兵團唯一的民族鄉,下轄8個行政村(隊),與一師阿拉爾市5個團場連隊相互交織,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嵌入式社會結構,有戶籍常住人口近5000人,其中維吾爾族占到98%。
  托喀依鄉黨委書記王文波稱,由於歷史遺留原因,2010年之前該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沒有一條柏油路,農牧民住房大多為危舊房,群眾喝著含氟量超標的壓井水,有的村(隊)甚至過著沒有電的日子。
  為改變現狀,在國家、新疆兵團和一師阿拉爾市的關註下,總投資達2.5億元的大批民生工程相繼落戶托喀依鄉,涉及住房、道路、飲水、綠化、電網改造、教育、醫療設施等領域27個重點項目。該鄉重點建設了1200套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和抗震安居房,現已全部入住,2014年將徹底消滅危房和土坯房。
  托喀依鄉農民買買提·沙迪克2013年就搬進了水、電、天然氣齊全的83平方米保障房,國家補助5萬元,自己只需出8.5萬元,屋裡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在連隊的技術幫扶下,買買提·沙迪克的80畝棉花地產量從最初的每畝100多公斤提高到現在的400多公斤,去年純收入達到8萬多元。買汽車及兩台農用拖拉機,還會給別人家犁地、播種掙錢。
  “開始自己不懂棉花種植技術,就到鄰近十二團去學習技術,人家也願意教,很快就掌握了種植技術。現在有錢交養老金,看病也方便。”買買提·沙迪克如是說。
  現年66歲的農民吐拉·買合蘇木見證了托喀依鄉的時代變遷。他告訴記者,以前這裡打架、偷東西的現象比較普遍,現在有的種地,有的出去打工掙錢,人們的生活好了。自己也從地窩子(老舊的房屋)搬進保障房,種棉花、養牛羊,日子平靜而安詳。(完)  (原標題:新疆兵團民族鄉的嵌入式互助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00abrg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