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9年,吉林大學附屬中學建校,時任校長周開正提出的校訓是“勤奮進取 團結謙遜”。隨著學校發展,學生素質和能力明顯提升,而且已經畢業的學生在社會各行各業擔任越來越重要的崗位,學校培育的人才也能夠擔當起更多的責任。到2009年,時值學校建校20周年,校訓經過學校全體師生的討論,修改為現今的“崇德勵志 為國擔當”。
    “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我們的老師、學生要堅持矢志篤學、以德為重,在成長中胸懷大志,在磨礪中贏得人生。”校長崔貞姬說,全校師生還要有一種家國情懷,學校會利用各種機會創造濃郁的愛國氛圍,奠定師生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感情基礎。
    康德認為,公共教育不僅在技能培養方面,而且在造就公民的品格方面,都顯得優於家庭教育。吉大附中把以德育生、以智培生、以體強生、以勞感生、以美促生、以心愛生作為自己的辦學方向,在“崇德勵志為國擔當”校訓的引領下,致力於完善學生的品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吉大附中的多元教育,還體現在教學方式的變化上,採用分層教學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把能力相近的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分成學習組合,它的依據是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內在潛力以及發展傾向。
    在崔貞姬倡導下的案例法教學,一經在政治、歷史學科教學中推廣開來,便成為了吉大附中的又一個特色教學。怎樣避免政治說教,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切切實實地思考,這是案例法教學引進的初衷。事實證明,這種把現實中的問題帶到課堂,把枯燥單調的理論章節,變成解決真實問題的公開討論,確實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把當代各領域的精英請進校園,和學生面對面交流互動,給學生講述成長故事、學科前沿動向,是吉大附中培養學生理想、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又一個創造性教學嘗試。“名人講堂”是吉大附中又一教育資源的開發,如今已規範化、制度化。
    這幾年來,吉大附中邀請到了諾貝爾獎得主麥克·德爾米德先生(現已去世)、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瑞·鮑克曼先生、當代著名散文家鮑爾吉·原野先生、中國心理協會理事長林崇德先生、“清華神廚”張立勇先生等百餘名學者在“名人講堂”開講,為學生營造了熱愛科學、勵志成才的良好氛圍。
    “導師制”,這個原本大學的“專利”,2003年走進吉大附中的校園。任課教師和大學教師擔當學生的“心理健康導師”,對受導學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學習等多方面給予關心指導,對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進行科研課題的調研、實驗、論文的撰寫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事實證明,對於學生的發展,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本報記者 肖成紅 趙實
  (原標題:崇德勵志 為國擔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00abrg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